全部回复
加载回复中...
发表回复
加载回复中...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因为信心坚定,所以容不得一点玩笑?我们的文化价值是什么?板着脸读教科书?不能有一丝一毫的走样和偏差?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开放怎么体现?文件规定为准,文件咋变就咋变,文件不变就永远不变?
我们的先辈浴血拼杀的时候在想啥,我不知道。但我可以肯定,他们牺牲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快乐轻松幸福的生活。至于他们会不会因为这本书的出现而愤怒或伤心?我相信不会的。先辈在战斗之余,也一样会游戏、运动、比赛、恋爱和结婚生孩子。。。虽然我是无神论者,但我坚信先辈如果在天有灵,不会在乎这些微不足道的东西。
——我自问是一个坚定的自干五,同时也是网络实名和网络监督的支持者。但是,在我看来,明着“反文化价值”的文章不能容忍,暗戳戳地“明褒暗贬”同样必须立场鲜明地进行批判。尤其是比较晦涩(相对而言)但企图表达的思想很危险,更要深入剖析入木三分进行解读。
无论如何,抗日神剧还在不断重播,韦章京的小说到处都是,方方圆圆的日记还能出版(未遂而已)。显而易见,即便是国家层面也认可——我们应该靠辩驳而不是堵嘴的方式,来对付这些没有大张旗鼓违反《国家安全法》的东西。
我们的先辈可以容忍鸳鸯蝴蝶派的文人,为什么“文化自信”的我们,不能容忍(强制太监)一些文笔稚嫩脑洞大开的“援共文”?不合历史?思想浅薄?所以呢?我们的先辈都是第一天就掌握了最先进最完备最无懈可击的正确思想么?这些自发和主动的激情和拥戴难道一钱不值么?一点引导和进步的空间都没有,只配闭嘴不言么?
——人民群众喜欢历史军事类的文化产品,喜欢看抗日英雄,这绝对不是禁忌的范围吧?那么很简单,用精彩动人吸引观众的“抗日正剧”淹没“抗日神剧”,用严肃端庄思想无暇的“抗日小说”代替一切“YY抗日”,不然呢?
屁股决定脑袋——单纯的屁股文并不可取。但是,认定自己屁股正确坐姿笔挺,就见不得别人扭一下屁股,和肃反派的思路有什么区别呢?来评论一下《虎口脱险》和《大独裁者》,以及《美丽人生》如何?我想这样的名单随便就能排很长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