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磨坊
初入江湖有一种一本正经的幽默,和一个封建时代的底子。从三岁写起,“宣纸上两排大字:人参细辛五味子当归三七蚊子谢主隆恩”,写人也通透,惠妃的敏锐宽和,佟氏的小公主,宜妃张扬,“声音比指甲套相撞的声音还要清脆”,忽然一阵风,就是胤祚的夭折,“六阿哥的两个肺都全部纤维化了”,痛阿!而小赫舍里氏所求的竟然只是“姐夫就能变回那个在花园里一心一意哀悼姐姐的姐夫了。”包衣们的报复是什么,是促成康熙临幸了她,“然后她流产...
有一种战地军医的冷漠,果断和仁心,为了让头顶上的是曹腾,而不是曹嵩,主角只好成为一个三岁半神童,这是无奈的。汉献帝和刘备的两段命运令人震惊,熟练地运用那种文言文翻译体,也很有余味。说偷尸体的饥民,如何讲忠孝呢,“阿彧方才所见的,难道不是两个死人抬着一个死人吗?”以及最后落幕时的从大韶到大武,也是堪称快的。(感觉《覆汉》里公孙大娘的描写,很大程度上是借鉴于此的。
非常风格化,“几乎是下意识地,叶争流一看到薄纱下的白胳膊,就想到了珍妮纺纱机,一想到珍妮纺纱机,就想到珍妮纺纱机纺的其实是棉纱,一想到棉纱,就想到了棉花,一想到棉花,就想到不知这个世界有没有类似棉花的植物……” 草草草 云渺之和天香公主那段我心脏乱跳,所以很难过的一点是,这篇文是可以写得更好的,诗句的选择和卡牌的搭配,但后面却总是有一种填坑的感觉,啊苏轼来了,啊李白李白
三星半。流利,女主是一心闯荡江湖的大小姐,这样的人设写得真诚还挺不容易的。揣着小猫就敢出去英雄救美,“这丫头带着暗器!”“我这白猿爪滋味如何?”又酷又想哭。
挺会调动情绪的,就是有的时候像金庸一样爱用浑人推动剧情,这点不喜欢。 厂花的“茶叶只剩一点了,她很小心,尽量不搁进去茶叶沫”,以及“小澈,我没有喜欢你”,江澈的“开个罐头吧”,韩立大师和气生财的梗,还有“江妈爱数钱,江爸爱在旁边乱报数给她带乱咯”,都很会写。 而也正是如此,什么“漏女”“送女”和“不娶何撩”才会组合拳着上来吧,男的打起拳里是要疯一点。“格局小”“不去挣钱而去搞其他的”这种差评也...
虽然写得太像任何一个乱世了,但视角还是好,带着洛阳乡里东行,“逐渐就有了人烟...说人烟有点不太对劲,准确说是流民多了起来”,然后到了冀青边界,草籽尽绝,让路上生下的婴儿换一个乳名吧,原本叫的是阿草,希望他坚韧生长,但“是我们低估了贵人们啊。” 悬鱼这个形象加的设定太多了,但后面逐渐放弃cue狗魅之类的事情就好很多,在刘备的平原县做更夫,有豪绅引流寇杀刘备,她站在城门口,“夜里不当入城,况且你们...
女主因为使毒,不料留下了“凤阳瘟姬”的恶名,敌人战战兢兢地叫她“瘟姑娘”她就笑容僵住,笑死这种大烂梗我为什么会喜欢,我对综武侠是有点溺爱了。还有一段是救了火孩儿(《武林外史》直接把这个人写丢了古龙可真狗呀),火孩儿醒来在板车上,左右都是一望无际的稻田,然后本章说里ps:火孩儿醒来不在客栈,因为设定里客栈辰时不滚蛋就算续住,t_t女主缺钱。 里面的反派死得都宛如儿戏,但偶尔就还蛮好笑的。“我们可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