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回复
加载回复中...
发表回复
加载回复中...
写在前面,作者只写了25卷,其他的都是狗尾续貂,不看也罢。
趁着刚读完的热乎劲来点评一下,一句话总结——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预期太高要失望。
离仙草还差口气,何况还太监了。
好几年前了解到这本书,当时看过一次,但中途弃书了,好像当时是觉得看着有些累,就弃了。最近有空闲时间看完了。
我读那种长篇小说、预期很高的小说有记笔记的习惯,主要是记录一些槽点。这本小说我是从王动到京师见嘉靖以后开始记的,因为小说从这里开始崩的(后2/5章节)。
一点看法:
好的方面
1、文笔好,比现在的小说要好,行文比较流畅。
2、bug少,可以说是几乎没有,只发现一个bug。
3、算是鲜有的我能看进去的第一人称小说。
不好的方面
1、乱用货币单位,动不动就是几万两买首饰。
2、第一人称看着很累,尤其是那种几段几段的几百字心理活动描写,看着是真累。
3、作者一方面把倭寇形容的非常牛逼,一方面在写王动带领辎兵干倭寇时又略微搞笑,比如4个高手带领20多个辎兵伪装成车夫妄图拖住两百倭寇,倭寇还有铳。见下文截取的原文。
❶『“要是在军营,我先治你个动摇军心之罪!”我瞪了鲁卫一眼:“以有心算无备,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三十对一百也有得打。何况倭寇虽然侵略成性,却不敢在一地久留,上船下船,必有所隙为我所乘。我倒是担心,宗设壮士断腕,舍弃一部,避免与我等纠缠,剿倭营可就又白来一趟了。”』
❷『虽然因为骤遇埋伏而显得有些慌乱,可黑石村一战打出来的士气却支撑着他们依旧向我投来信任的目光。“军心士气尚可用也!”我心中暗喜,转头深深注视了宋素卿一眼,随即朗声命令到:“老孙,点人数!”“原有士兵二十五人,阵亡三人,余者无人受伤。”』
❸『宗设......刻意以内力吼出来的声音如雷鸣一般,和之近两百倭寇的齐声呐喊,远远传来,惊心动魄,不少辎兵想起倭寇的残忍,脸上当时就变了颜色。』
❹『 老孙扯着嗓子向我报告战绩,两次交手下来,八比四十的辉煌战绩,让他虽有悲伤,却更加骄傲。远远望去,虽看不清对面山坡宗设的表情,不过,想来他的心情绝不会像设伏的时候那么轻松愉快。』
❺『心中不免遗憾,自己准备好的弓箭几乎在遭伏时损失殆尽,否则,别说与宗设媾和,依托车阵和他纠缠,他想逃走容易,想弄走粮食可就是痴心妄想了。』
......
我就想问问,你特么就二十几个人,跟别人两百人打阵地战,别人还有铳,你们是怎么活下来的?
4、写到京师那卷可以看出有点崩了,宁馨儿才见面一两次就搞上手了,无语;兰月儿也一见钟情爱上王动,娶回家就没啥戏份了;给魏柔搞了个替身陆昕,又取了女的个回家,真就靠女的推动剧情埋伏笔呗(最后还收了个精通文墨的侍女,她爹是私盐案落马的官员)。京师这段是真的崩。
5、魏柔就这么被王动俘获了,真的有种感觉——就这?本来预期是个1000万的大奖,结果兑奖只有50万。
6、乐茂盛司马长空突然又变成了练家的人,还有花船上那个练子诚,突然窜出来这么多练家人,剧情那是真的崩了,对练家的强大,描写的不够合理。
7、上了皇帝的女人,或明或暗的逆君思想,一边说自己要参加科举,通过科举来在仕途上更进一步,一边又背着嘉靖搞小动作,写的没什么铺垫,很突兀。
以上这些说实话都无伤大雅,包括玉夫人玲珑母女三人的描写我也能接受,最让人接受不了的是作者描写的王动对苏瑾的感情,整个一精神分裂。直到22卷我还只是觉得苏瑾描写的不好,看到25卷,苏瑾描写的那是真的毒啊。按理说王动出道江湖前也见识了不少女人,大多就如衣服,凭什么就苏瑾能让他念念不忘,每次见面都是一段心理活动,心疼巴拉巴拉的,真的不符合王动走马章台的人设。
其实从这些不足里可以看出,这种长篇小说并不适合用第一人称来写,只有主角一个视角还是不够,魏柔苏瑾六娘等角色有更多视角描写会更好,江湖朝堂也是一样。后期大段的王动心理活动看着也很累。
小说能看吗?还是能看的,只要能接受苏瑾这个剧毒点。
人都对自己的第一次经历印象深刻,或许这就是这本书至今拥趸颇多的原因,但其实真的算不上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