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历史
暂无搜索历史
提示
书评网
用户头像
2021-12-26
这本在魂穿崇祯的诸多作品中,可以排进前列。

问题是对明末的情况还是过于乐观,在崇祯十五年魂穿崇祯,实在有些太晚了。

历史上,崇祯十四年初(1641年),李自成部起义军攻克洛阳,张献忠、罗汝才部起义军出川攻克襄阳。此时,中原战场的主动权已经开始转移到农民起义军方面。

崇祯十五年(1642年)十一月,清军第五次破关入寇,俘获人口36万9千人,驼、马、骡、牛、驴、羊共32万1千余头。按俘一杀六的比例保守估计,此次入关清军屠杀民众人口当在二百一十六万左右。到次年(崇祯十六年,1643年)六月,凯旋而归时,清军已经在明朝境内肆虐八个月之久,河北、山东两省人民死亡略尽。

《平寇志》记载:崇祯十六年五月,保定巡抚徐标觐见陈词“臣自江淮来,数千里见城陷处荡然一空,即有完城,仅余四壁,蓬篙满径,鸡犬无声,曾未遇一耕者。土地、人民,如今有几?皇上亦何以致治乎?’帝欷歔泣下”。

此时,大明朝廷在北方经济、政治、军事三个方面均已破产。关键是在满清五次入关和天灾人祸的夹击下,北方人民死亡略尽,家无完丁,人无完身,社会秩序一片混乱,百姓陷入绝望。

再厉害的崇祯面对这种情况,也难有太大作为。

按书中崇祯半年多的努力,能把清军入关屠杀百姓的数量减少一半,已经是乐观估计,但这对北方大局的补益实在不容高估。

全部回复

加载回复中...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