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历史
暂无搜索历史
提示
书评网
用户头像
2020-04-27
这本书符合我对粮草的一贯评价,故事有一定亮点,剧情发展却跳脱不出作者自己的情感框架,乃至思想表达低于读者的人生阅历,导致越往后读,惊喜程度越低,最后难免食之无味,只能跳看结局,属于可以用来打发时间,但不看也没什么损失的那种书。
细数本作的优点,主要在于本书的女主人设,以及灵异副本的借鬼讽人。
虽然缺点同样在此。
先说女主人设,作者定位是“真女子”,而非“女汉子”,或是“有胸的帅哥”,简单来说,是纯女性的视角,不会有男友力之类的描述,只是杀伐果断,强硬莽撞。
这也是她能从一众宅斗女频中脱颖而出的原因,毕竟就我而言,很少看到有妹子,在被异性骚扰后,二话不说,直接抄起钢筋,躲在草丛里准备德玛西亚。
但缺陷也在于此,为了塑造女主的真,作者不得不让其他人变得假。
简单来说,无论女主,还是配角,无论表现如何,其实本质上都是同一个人。
因为他们都有同样的语气,同样的思路,同样的视角,只是因为人物性格,选择说着相反的话。
全书二元对立,如同一个人格分裂患者的呓语,一面强硬果断,敢于出手,正大光明,另一面是患得患失,软弱可欺,阴险狡诈。
剧情推进,背地里却是两者的此消彼长,甚至可以说,因为在心态上说,主角出场即大佬,所以没有前者的涨,只有后者恼人的不断抽搐。
这样偷懒的人物塑造,只会导致小说的格调不断降低。
然后说剧本,一般小说都会描写人性黑暗,社会惨剧,而这本书几乎每个剧本都在做这些事,从吃黑户、“乡贤”、“乞儿”,一直到“404”之前的“印式中国”的推演。
好处是反套路,思想境界碾压宅斗,缺陷是即便碾压同类,但思想还是太过稚嫩,最后在社会主义的洪流之下,被冲成“404”。
其实从老一辈的交流下,就能知道旧社会比我们想象之中的更为可恶,那些在当今社会中,引发舆论狂潮的种种恶行,在以前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而老一辈之所以能改变这些,依靠的不仅是愤怒与强硬,更有悲悯和坚持。
我认识的一位老革命,被污蔑也会坦然做事,用怀抱保卫群众,因为他相信,即便世上存在黑暗,但在他视线未及之处,还有比他更为高尚,更为奋不顾身的人与他同行,所以他面对那些明枪暗箭,承受常人难以忍受痛楚之时,他也不会后退一步。
作者确实把恶的那面呈现出来,但也仅仅是那样了,没有写实,也没有理想化升华,只是自顾自描绘自己认识中可能的世界,这也是我无法和本书产生共情的原因。
从这个角度上看,它可以说是,没有那么讨厌的方方日记。
接下来,我们来说它的“404”。
我的看法是,非常可惜,如同小猪那样的可惜。
在品质上,它高于同类作品;
它的存在,也可以激励那些针砭时弊之人。
但它最后,还是触红线了。
虽然它并不反动,“赵”姓人,明显是在讽刺那些封建残余。
作者也许认为只要立场坚定,写些敏感问题,也不会出大事,但事实证明,无论抱有何种立场,只要触及雷区,就会引发纠纷。
会有很多人(包括我)无法原谅它的所作所为,这就是它消失的原因。
在写这书评之前,我本打算调侃下404,但细想之后,太祖这事其实是很严肃的,至少我情感上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
也许对作者而言,这只是正常的背景推演,但就算是在真实历史上,太祖一类的仁人志士,也是九死一生,之中更有很多比主角还有勇气和决心的人,没有姓名地死去。
现在你把那些从地狱中挣扎爬出,只是为了带给所有人希望的勇士,又扔回地狱,然后笑着说:“我只是推演,尝试一下。”
即便如此,那也太丧心病狂了些。
因为那是真实存在过的,活生生的人啊!
最后用一篇与本书无关的故事新编结尾,算是给下一本404选手挖个坑:
三国演义第六十九回
耿纪叛乱身死,曹操设宴百官,言:“救火者立于左,闭门不出立于右。”
宴毕,缚立左者,牵至漳河尽斩之。
其子曹丕惑,三问司马懿,仲达乃答:“左不会反,右不敢反。”
丕默然良久,复拜于404:“公真非(常)人哉!”
全部回复

加载回复中...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