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历史
暂无搜索历史
提示
书评网
最近彻底书荒了,一个令人眼前一亮的文都找不到。跑去看评分很高的《大魏芳华》,发现是后宫文,而且是那种让人腻烦的自恋型后宫文。三国生存环境这么艰难,男主不专心乱世求生,还有闲情逸致四处留情,放弃,重回女频扫文。
这本《九零之互换人生》是个重生文。女主陆林希前世父母在她8岁离婚,她跟母亲生活,孪生妹妹跟随残疾父亲生活。多年后,她功成名就,妹妹穷困潦倒。妹妹对此怨愤不已,把人生际遇的不同都归因于父母离婚时两人归属不同。两人同时重生后,妹妹主动选择跟母亲改嫁,女主选择跟残疾的父亲一起生活。
这个文属于最近重生文的一个套路:人生重来,成功的女主在新的环境能有更精彩的人生,而自作聪明的、短视的女配还是能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重复上一世的人生悲剧。这个套路似乎是要证明,女主就是女主,在哪里都不能稍微削弱她光环。
这个套路有个问题就是,很容易写的脸谱化。本文也是如此,幸好女配一开头选择跟母亲离开后,好长时间都没有出现,使这种脸谱化对比没那么明显。
本文大部分情节都围绕女主如何带领残疾爸爸发财致富搞事业。在这个过程中,前世失败自杀的父亲在这一世建立了自信心,还获得了新的爱情跟家庭。女主则利用前世的经验,用更快的速度建立了自己的商业帝国,成为人生赢家。
故事很套路,写的尚可,就是女主奋斗事业的过程有点儿戏,有些情节不甚符合常理。举个栗子:10来岁的女主,看到外商来厂里参观,就跑过去推销自己设计的帽子。不但她设计的帽子被外商看中了,她还通过跟外商谈判,以高单价为工厂谈下了一个大单(总额360万),女主也因此获得了高额提成(总额的1%)。这个情节就很儿戏,先不提谈判签合同的过程,就说工厂能给女主这么多提成,这个事就很不符合逻辑。故事发生在90年代的北方(严打之前),当时对于普通人来说几千块就可以买个房子,厂里却很干脆的同意给她(这样一个10来岁的孩子)几万块的提成,实在不符合常理。须知当时的企业管理还比较粗犷跟无序,对于设计的知识产权并不重视。设想一下,在其他人眼里,一个小女孩跑过来,只需要聊聊天,就能得几万元,厂里其他知情人能同意吗,厂长能有这样的魄力做这样的决定吗?如果有,这个厂子怎么会沦落到破产边缘。反过来说,厂子都已经要无米下炊,开不出工资了,还愿意给女主这么多钱?毕竟订单已经下了,女主也无法证明自己后续能给厂子拿到更多订单。按照国企的一般做法,能发个几百快奖金,公开表彰一下就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了。
文中这样不太合理的情节还有很多,看着难免令人出戏。
消磨时间随便看看尚可。三星推荐。
全部回复

加载回复中...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