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回复
加载回复中...
发表回复
加载回复中...
先说优点(把我骗来看这篇文的安利词)。主角穿越成糜芳儿子,自带高起点+高信任值+友善以上阵营声望,各种操作都不需要剑走偏锋,可以从容地按规划一步步走下去,圆梦《隆中对》。
缺点:
作者给我的感觉:自视甚高。
1. 多角度大力度的吹捧主角,用力过猛了,尤其是前中期。偏偏作者写出来的东西说服不了读者“主角的确值得这种力度的”。只有轻松向的文才可以在让读者觉得“就这?”的同时让历史上的人杰们对主角惊为天人。或者至少主角要有自知之明吧。很遗憾作者似乎不这么觉得。
2. 喜欢一边写文一边带领读者做阅读理解,且“选题”过于简单而“答题”又过于啰嗦。
先写“某某做了一个动作”,下一行立刻跟上“这个动作说明了什么什么”“而某某为什么不那样那样而是先这样这样呢?”“这是因为那样那样说明了AAAAA,而这样这样说明了BBBBB”……这个习惯直到我弃文跑路之前都没有改变。
这一方面让我觉得,这么显而易见的东西还用你花200字细细切做臊子(bushi)地讲解?你在搞什么孤芳自赏遗世独立play吗?
另一方面,一章的信息密度被大幅度降低,一章下来对话都写不了三轮,看得人很烦躁。
---
一些比较个人的雷点:
1. 我有一种见人抄“我八千健儿已经牺牲殆尽,敌攻势未衰,前途难卜。若阵地存在,我当生还晋见钧座。如阵地失守,我就死在疆场,身膏野革。他日抗战胜利,你作为抗日名将,乘舰过吴淞口时,如有波涛如山,那就是我来见你了”就尴尬的病。
明明后面的战报檄文都像模像样的为啥这段要直接抄啊!
2.姜维相关:
虽然我知道历史上姜维一开始就是魏那边的,但你文里这个小姜未免也太大魏忠臣了点。唤起了我曾经被一本晚期+季汉三兴但姜维是大反派的文雷得要死的心理阴影。
主角一听说对面新人是姜维立刻去寻摸人家老母亲,我赌作者大概不会复刻那套下作操作但我还是要大吼一声“你他爹的什么曹贼!”
因为以上顾虑决定直接跳去把姜维捞过来之后的章节,结果发现一百多章之后,人还在曹魏那边。不是大哥你现在整本书也就六百出头啊?你让我的顾虑更大了,孩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