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回复中...
确定要删除这条书评吗?此操作无法撤销。
虽然
老贼
您涮羊肉了客户
背锅大虾
猪的理想大
满地是菠萝
暂无书单包含此书
正在加载您的书单...
您还没有创建书单,请先创建一个书单。
已添加到书单的图书会显示为灰色且不可选
加载回复中...
加载回复中...
大量的记忆涌入脑海,让郑卫民头疼欲裂,他不禁抱着脑袋痛苦地呻吟:“哎哟……”
原主家庭条件应该挺好的,父亲团级干部,母亲医生,两个哥哥都被送去参军了,家里还有一个妹妹。
然后开头几段想写出家里人对主角的刻薄,但是没刻画好,段评都是吐槽的。
大哥二哥已经去参军了,那就肯定不能去插队了,小妹……郑卫民觉得自己但凡是个男人,就不能让小妹去插队,他还得想尽办法把小妹留在城里。
这也没什么,前世的时候他本也就是个孤儿,没有感受过家庭的温暖;现在总算是有了一个家了,那么为家人付出一点也没什么关系。
涌入的记忆告诉他,好像小妹也是这么觉得的,并且理所当然——不单单是小妹,周围的邻居都是这么觉得的。
家里的人更是觉得理所当然,并没有人考虑过他的想法,或者他的想法根本也就不重要。
直到这都没大问题。
然而是主角父亲觉得没有晋升,是因为家里没人插队来响应国家号召,所以就把原主抛弃了,而且特别彻底。
我直接摘抄原文:
1.里面的主卧,袁秋低声说道:“老郑,三儿这回去了陕北,过阵子再给你打晋升应该没问题了吧?”
2.郑家四丫头在外面一通嚷嚷,就把郑卫民放到了火上烤,郑刚但凡能有把儿子给弄回城的想法,那他这个上升通道就会被别人占据。
家里对主角的态度:
1.果然,袁秋的话锋开始转了:“你刚刚说要选个地方,其实我和你爸爸希望你能去艰苦一点的地方,这样可以给你更好的锻炼。”
郑卫民有些不解:“去江苏行么……”我都要去插队了,能不能选个像样点的地方?
郑刚说道:“你还想去享福啊?”声音平静,但郑卫民能听出里面的不快;好吧,挑江苏确实有点过分,两个哥哥都去当兵了,他再去江苏,估计要被口水淹死。
2.“三哥咱们得抓紧了,要不今儿就来不及了。”郑卫红心中得意非常,三哥你看,到底是躲不过十五吧?
3.袁秋却说道:“哪有多的了?不是说那边也给口粮么?只能给他挤出来五十斤的粮票了。”
“也行!五十斤不少了!他又不是去享福的,到了陕北还是要靠劳动吃饭。”
袁秋叹道:“没想到啊,咱们家也出了个农民了!”
“什么话!”郑刚不满地说道。
郑卫红也插嘴道:“那过几年,三哥不是要带个陕北的婆姨回来了?穿着破羊皮袄,戴着脏的白毛巾,脸上也都是灰,指甲缝里都是黑泥;黄鼻涕冻在嘴唇上,胡乱一抹就到了鞋底。”
“行了!别说了!”袁秋立马就让她打住了,三儿子的这个形象她实在不愿意去想象,但闺女嘴里说出来的话可能都用不了多久,可能明年就会变成现实;当然了,婆姨估计是没有的。
4.“三哥,为了让你去插队,爸妈都要把家底儿给掏空了!”郑卫红不满地撅着嘴说道:“剩下的桃酥我就不分给你了!”
把原生家庭写的糟糕点,也不是不能接受,但是主角插队之后,对原生家庭有了我不理解的感情。
孤儿缺爱所以哪怕有记忆,知道家里对自己的态度,还是抱着美好的幻想,也硬要往上贴?
等到过几年,就可以回去和家人团聚了,到时候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多美好!
“我家里还有个小妹。”郑卫民喜滋滋地说道,重生还是有好处的,起码有家了,还有亲人呢。
哪怕回家过年被撵回来?
“妈,我回来了!”郑卫民很高兴。
“你跑回来了?”袁秋没有郑卫民想象的那么高兴,她的眉毛皱得比郑卫红还要厉害。
“我没跑回来,我就回来过个年,过完年还要回去!”
“我当然知道你要回去!”袁秋看了看门外,对郑卫红说道:“先去关门!”又对郑卫民说道:“跟我进屋!”
2.她严肃地对郑卫民说道:“三儿,你必须要回黄原去!”
郑卫民有些意外:“我想过了年再回去……”
“不行!”袁秋严厉地拒绝了:“你必须马上回去!”
3.“别人我不管,你必须回黄原过年!还有,回来之前为什么不同家里商议?没有家里的同意你为什么要擅自回来?”
郑卫民看到袁秋的怒意要从眼睛中溢出了,他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4.“不是说了么?让你三哥买票回黄原!”袁秋扭头往屋里走,外面实在太冷。
郑卫红很是迟疑地说道:“那让三哥吃个饭再走啊……”
袁秋回头,狠狠瞪了小女儿一眼:“你三哥要是留在家里吃了这顿饭,你就要去插队了!怎么样?去把你三哥叫回来吧!”
郑卫红可不想去插队,她之前想象过三哥穷困潦倒的场面,刚刚见到三哥的时候,好像身上的衣服也沾了不少灰尘,正在往她的想象中发展。
郑卫红抖了一下,她耸了耸肩,又跑去把大门的门栓给上好,刚要离开,却又趴在了门缝往外看,三哥郑卫民正呆呆地看着大门,脸色苍白,嘴唇也哆嗦着。
大颗的泪珠流了出来,郑卫民往前走了两步,想再去叩门,但脑子里却响起了另外一个声音:“郑卫民,你为什么哭?是因为家人不要你了么?你难道还没习惯么?”
然后回去了继续幻想亲情...
1.但幻想还是有的,等到家里收到信,说不定会主动寄东西过来呢?
2.郑卫民跑到了邮局,把信从怀里掏出来。
他摸了摸这封还带着体温的信,带着无限憧憬把它放进了邮筒。
过段时间,应该就可以收到家里的回信了吧?
3.郑卫民趴在破窑洞门口的废弃磨盘上又给家里写了一封信,喜滋滋地封好;想了想,也给赵军写了一封,这种情谊他可不能放弃。
写好之后,他兴冲冲地跑到公社去寄了出去,然后就开始巴望着回信。
4.家里可以有农民,但这个农民要住得远一点,将来也不要来北京打秋风,她和郑刚都希望郑卫民能够主动、自觉一点。
但郑卫民偏偏就没有这个概念,每个月一封信,雷打不动。
5.写了好几封了信都没有回音,郑卫民有种不好的预感。
所以这封信,他打算叫一叫苦,和家里人要点支援。
6.郑卫民满怀期待地拆开信,之前的种种猜测他都抛之脑后,幻想着家人给他送来支援。
其实想写些成长型的主角也不是不可以,那就设定成土著,得了以后发展信息的金手指。
主角的行为和设定严格不符合,有种违和感,低情商就是降智严重,一涉及到家庭,就变成小孩智商😂
所以我是边看变骂,就想看看能写的多离谱...
果然毒来了,后来主角凭借努力和信息差考上了北大,然后对自己的总结:
1.郑卫民看到来迎新的同学年纪不一,小的也有二十四五,大的甚至有三十多,像他这样的年轻面孔还真的很少。
“哪里哪里。”郑卫民不敢不谦虚,他现在愈发庆幸自己选了文科,要是选了理科,说不定不到一个月就得露馅。
2.走进这个大门,就意味着他必须付出远超常人的努力,否则他就会被其他的同学超过去,四年之后他就会成为同学们口中的另类。
看到这样的说辞,我是特别不能理解的,主角也是通过考上的北大,为什么还要这么自卑?
不要自己带入主角好吗,看着既违和,又不符合情理。
有种低人一等的感觉,但其实主角不水...
剩下的就不表了,主要就是主角学习太好,非英语专业都得了高分,给食品公司翻译赚钱装逼,抽空交了个女朋友(他爹副司令)。
同时他考上北大的事情被家里人知道了,然后各种找他给补偿,按照当时社会风气来看,最终主角还是要妥协的,要不然风评不好...
感觉作者年纪也不小了,所以写的主角也那样,感觉不像两千年左右出生的人。
越看越觉得是土著得了未来的信息,而不是魂穿,改个设定就合理多了。
书还没完结就吐槽到这了。
加载回复中...
加载回复中...
加载回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