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历史
暂无搜索历史
提示
书评网
革清

革清

作者:绯红之月
状态: 已完结
字数: 145.0万
更新: 2021-07-17
6.2 137人评分
5星
13%
4星
24%
3星
36%
2星
16%
1星
11%
立即评分
自己嘴笨,有位大佬分析得很好:
http://lkong.cn/thread/2713133
我个人特别喜欢看清代造反打天下的文。而红猫这本新书正好合我胃口。刚才一口气看到最新章节,主角被迫造反。作为清代早饭文来说,确实有意思。

可是其中有些内容,却令人觉得不舒服。好像吃巧克力蛋糕,里面吃出鸡蛋壳,或者混合了树枝子的感觉。总之就是,大体上是粮草,但毒点时不时就要出现一次。

简单的列举一下遇到的,看了会难受的点:

1,人物塑造颇有克苏鲁风情。

里面的人,尤其涉及和主角对话的部分,好像总是被神秘的邪神给扭曲过一样。同样说一句话,主角之外角色说,人们能互相理解。主角一说,别人必须就理解不了。

比如:

龙套A说:“我饿了,想吃饭”,龙套B就懂了。

主角说:“我饿了,想吃饭”,龙套AB就不懂,或者说懂了也必须的理解成其他的意思。龙套AB就得回应:你什么意思?是不是想骗我?是不是想吃人肉?是不是根本不饿,是不是XXXXXXXXX

反正绝对不可能理解主角说的是什么,必须得有主角翻过来调过去反复反复反复反复反复反复反复反复解释他妈的四五遍,对面才能明白过来。主角说的就是“我饿了,想吃饭”的意思,没有别的意思。

这个套路,从开局到一百章左右反复出现。只要主角和非自己手下的人物对话,那么必然得用一次。

之前他写太平天国造反那个文里也有类似的桥段,但不至于反复用。这本书真是但凡遇到人物对话,别人必须听不懂主角说话啥意思。

以前作者在其他文里间接解释过,工业时代后人们为了效率才说实话,封建社会就这样对话。对于这一点,只能说作者可能没看过清国文人的笔记,小说。他理解不了清代人也是人,没有邪神眷属。(没看过文人笔记,难道四大名著也没看过么?我真的很费解。他哪来那么扭曲的认知?)

2,哲学水平严重不足,又不肯学马哲。

红猫之前写文,似乎是屁股坐在共产主义的社会主义这一边儿的。但后来几本书下来,表明他其实屁股是坐在工业党那边儿的。

很多人觉得,哎呀,那不就是一回事儿么?社会主义不就得搞工业建设么?

但实际上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共产主义的社会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最后以共产主义社会为目标的社会阶段。

而工业党,仅仅是追求通过发展工业,最后达到改造社会,改造国家,最后使国家富强为目标。而这,绝大多数都是通往国家社会主义,最终目标就是帝国主义,乃至纳粹主义。

红猫,就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党分子。他只少量的学习马哲,然后遇到问题后,不是通过马哲的指导思想来用马哲的三观看待问题,而是自己通过少量基础,自己胡思乱想。

因此你能从他的书里看到很多很多很多,涉及一点点哲学思辨的东西。但写的不是怎么思考,怎么通过逻辑得出这些的。他直接就写结论,而且很多都是与马哲相违的结论。同时红猫无法给出推出这个结论的直接逻辑。都是自己瞎几把整一套不能自圆其说的错误的所谓“道理”。

这就让人看的很别扭。

马哲虽然和正经哲学,差别特别大。尤其对于词汇概念方面,和哲学是两种态度(哲学对词汇,对概念都是很严谨的,有一个措辞精准的定义,不符合这个定义的,就不是这个词。而马哲,就不那么机械,对词汇的解释可以多种多样 手动/doge)但马哲哪点好呢?一个是实事求是,一个是逻辑严谨。而红猫既不实事求是,也不逻辑严谨,虽然他自己很喜欢标榜这个。但能通过1+2推导出结果=4的人,可能既不实事求是,也不逻辑严谨。

结果很多他的私货,写出来不像是哲学思辨,反倒像和社会主义类似的邪教。

3,笔下主角死板教条,不肯接受变化。

之前就有这个毛病了,《1852铁血中华》里的主角,因为是国企的。所以穿越到清国后,一直不肯人情现状,非得把所有的东西都用混国企的方式来看待,来认知。更搞笑的地方在于,主角甚至要求没被培训过的清朝麾下也得有国企思维。

原文如下:【看着这帮家伙们的表情,韦泽心中大怒起来。有一句话差点脱口而出,“你们就没有在大型国企混过!”

  想在大型国企混的好,自己的能耐固然是第一位的,同时也得会摆正自己的位置,整顿好自己的情绪。这些日子以来,韦泽也一直在考虑自己所处时代,也一直试图在找到自己在这个时代的地位。思考也有了些结果,不过结果并不乐观。】

同样,这本书的主角也是这样:

有黑道摆明了要与他为敌,他也要用现代眼光看人,觉得别人应该怎么样怎么样(这么喜欢臆测,叫实事求是?)。

他用奇怪的方式说话(其实并不奇怪,但作者非要令其他角色强行听不懂),别人听不懂,主角四五年都学不会当地人怎么沟通,整整一百章,每次和别人说话,别人都觉得他开口就是骗人。

虽然要造反,但明明可以提前和雍正缓和关系,至少多留出几年造反准备时间。但主角就不。稍微得罪了雍正一点点,结果就不知道赔礼道歉或者缓和关系之类的,连想法都没有。开局十来章得罪了雍正之后,整整到一百三十来章造反时,也没想过要缓和一下,为造反多准备准备。这真是,一言难尽。

总结:

其实就这三个大的毒点。别的小问题都不是事儿。但是这些问题,从那本赤色开始就有,到了现在这么多年,这么多本书,真是不但一点儿都没改,反倒越来越严重。尤其臆测的那些清朝人听不懂主角说话那些内容,真是看了头疼。

不过刨除这些内容,只看种田和反清的部分,到不得不说是清历史文里的商城水准。
当年的陈克虽然莽撞,文笔虽然干涩,但至少能让人感觉到一股勃勃的生机。在万马齐喑的年代,这种生机是如此的可爱、可贵。所以哪怕文章别的方面差一些,也能忍受。这本小说呢,连那点生机都感受不到了,只剩下老太太的裹脚布
当他一直纠结于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并且故弄玄虚,说明他的肚子里真的没货,真有水平的人不管怎么样都能把事情解释清楚,能弄清楚什么是重点,不会纠结于鸡毛蒜皮。红猫的书里总是充斥着神神叨叨的东西,而革命根本不是跳到神,跳大神的不管披着什么皮都是迷信。
进度 五十章
主角虽然因为一份配方被关进大牢,师兄妹和邻居居然没受到拷打,这满清还真是出乎意料地文明呀(笑)

目前进度 五十九章
主角无论遇到谋财还是害命,一直躺平任操。弃了
清穿采用我兔手段造反,走偏左路线。

这本我感觉老读者只要看到作者名字,心里对内容和手法就有隐约判断了,至于能不能看,就看人物塑造和情节设定了。
基本上除了那本不知道写的啥玩意儿的《洪流之歌》,此作者其他小说还是都能看懂的,其中《赤色黎明》和《1852铁血中华》强推吧,感觉时间线越近,对我兔手段的借鉴就越到位,魔改以后就越爽,所以《赤色》最佳,《1852》次之。
而穿越古代挽天倾的《革宋》距今一千年,主角作为赵家人不仅穿越还重生,这个开局让我想起教主的《青帝》,这得多得老天爷眷顾啊!
《青帝》毕竟有仙侠有世界晋升,后期也算圆上设定,但《革宋》主角这么被眷顾竟然还坚定唯物,感觉无语了。穿越一次还可以推到量子物理上,宇宙这么大,说不定就机缘巧合一把了。但同一个人不仅穿了还重生了,竟然还能坚定唯物?总之《革宋》这个设定这个开篇我当时就弃了。后来书荒看了一些还是整体无感,主角的想法走的路线发展的生产力始终存在一定违和感吧。
然后作者双开《革清》和《诛元章》,发现果然时间线近一些路线匹配度更高。

《革清》主角从穿越开始,基本就是立足当下解决问题,最后选择在雍正上台后造反。不得不承认,在清朝造反的爽度比更早的朝代大,一路看得津津有味。
左派路线其实写出细节感和魔改比民主路线有意思多了,尤其是掀翻一切害人虫,全无敌啊!

***
又一本偏左路线历史文完结了,结局让人想起“若使天下无孤,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穿越文在网文里发扬光大很久了,历史的上下五千年也基本都有前人造访,但有自己想法的作者,总能写出一些让人思考的东西。

对于一个偏左立场的人,如果是近代还能彻底解决一些问题,但时间线更早呢?任何道德文明其实与生产力相辅相成,个体穿越者真的能同化受众而非相反?
某种意义上也不过是一种自我满足。
不过小说这样才爽啊!

我知道现实不止如此,世界不止如此,蝇营狗苟正常,很多东西都正常,但在小说里,读者可以看到不一样的主角,体验不一样的博弈,经历一段波澜壮阔的人生。
这会儿能想起《宰执》里的韩灭门,生产力金手指真的集大成了,宋朝科技能推动到那个地步吗?大概率是不行的。但真的让人眼前一亮。这本也是少有的写到穿越者的后代。

历史文基本都后宫,某种意义上,如果某个历史文还唧唧歪歪搞什么单女主真的觉得违和感满满啊,历史上不二色的,除了小说人物,实际上正妻以外有丫鬟有婢女有青楼交游,不过这也带来一个问题,孩子的培养教育怎么办?
当然现代社会看看港澳台日韩有一些答案能借鉴,但这不那么符合网文主流读者喜好,那种妻妾子女为了利益各种争家产甚至给老爹一碗药的操作就更别提了,所以很多人根本不写,或者直接工具人后宫和子女,穿越者子女肯定就是超级二代,怎么培养怎么交流属于多数作者短板,太生活细节答案都抄不到靠谱的。
所以能写敢写穿越者死后如何,或者二代如何的作者,至少有自己的私货和看法。

看完这本,再次不想穿越了。因为就算做皇帝又怎么样呢?
二十年前人真的感觉江山在手天下我有,但弹指一挥间,我成长成熟,已经深刻明白自己的局限。真的立刻上手江山,结局如何很难预料。除非胎穿大富大贵之家从小学习培养,但现代社会靠金钱已经能享受很多了,除非走盛世风流路线,挽天顷这种事真穿越真的希望别遇到啊,太倒霉了。
所以就这样吧,看看小说,经历一下,真有机会,重生才是人生至理。

写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