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历史
暂无搜索历史
提示
书评网
归途

归途

作者:若花辞树
状态: 已完结
字数: 24.0万
更新: 2017-11-07
0.0 3人评分
5星
50%
4星
50%
3星
0%
2星
0%
1星
0%
立即评分
借地评漫画《龙之归途/GEMMA》。
简评:西幻背景+轻童话色彩+冒险成长流,出彩的女性群像作品。
登场的每个主要女角色都有血有肉,有强烈的信念和追求。作者技巧高超,善于塑造女角色,轻而易举地就能让人体会到人物的魅力。
杰玛,年幼的小龙女宝,富有生命力和活泼朝气,很讨喜的孩子。杰玛和嘉林,亦母女,亦师徒,亦姊妹,两人的情谊细腻又让人感动。

虽然有一些小瑕疵,但基本是在爱女创作的尝试里产生的问题,总体上瑕不掩瑜,是值得一看的精彩之作。
评分我愿意给到4.5-4.8,无论是从剧情上还是作者的态度上,都令人肯定的佳作。
——
长篇大论版分析:
作品里的两个争议点:
1.属于半AG,部分一次性工具人(如王男)使用了男性角色。
此点我认为算是一个折中之举,也是目前的很多爱女创作里常见的一种创作方式:有血有肉的人格化角色,无论正派反派,均为女性;用完就杀的一次性工具人,和跳梁小丑式的脸谱化角色,设置为男性。

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性别设置?以我浅薄的思考,推测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可能是出于爱惜女性角色的目的,不愿意把女性设置为小丑或者用完即杀即弃。在已经有了大量有塑造的女性角色的前提下,把小丑角色设置为男,算是一个讨巧的方式,作者自己写着顺心,读者也看着舒服,算是可以理解的。

第二个原因,受到厌女环境的影响,女性角色的容错率是极低的。不论是在现实还是在文艺作品里,男性犯错,总会被宽容地原谅,予以再来一次的机会。但女性角色的一举一动,被置于聚光灯之下评判,稍有犯错就会被围攻和厌弃,绝无重头再来的机会。
而这种应激反应,一是出于潜意识的厌女心理,二也是因为市面上流行的文艺作品里女性也只有脸谱化的边缘角色,人格化的角色依旧缺乏。

所以只着墨于塑造有血有肉的魅力女角色,减少塑造纸片化脸谱化的女角色,应该算是一个良性的导向。半AG发展下去,如若能更广泛地被读者接受,也有助于AG(all girls)作品的传播。
当然,《龙之归途》的半AG是否成功,就见仁见智了。(至少我对王男这个角色是颇为反感的)

2.女主嘉林已逝的弟弟,索尔的角色定位。
索尔这个角色的设置我认为是对“冰箱里的女人”的反转和讽刺。年轻的英雌·彼得·帕克·嘉林很疼爱弟弟格温·史黛西·索尔,然后索尔死了,成为了女主成长的动力,女主爆seed打败boss,克服难关,勇敢地前行,但是弟弟永远地死去了。
从最终效果上来看,大部分读者对索尔都并不感冒:“不要扶弟啊!”“嘉求你快忘了他吧…”作者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情节有点用力过猛,导致读者感官不佳。

爱女创作处在起步和发展阶段,出现小问题都是正常的。《龙之归途》的这两点就是如此,是一种尝试,虽然是有瑕疵的尝试,但可以容忍并抱有期望。试错而已,以后做的更好就行了。
粮草-,《清平乐》的现代篇,个人主观评判,因为我不喜欢娱乐圈文,觉得作者写现代的水准跟古代水准有差距。
写书评